主页 > 备孕须知 >

一天中最佳受孕时间是几点?专家:下午5-7时

来源:福州台江医院 阅读量:

       一天中最佳受孕时间是几点?专家:下午5-7时

  最佳受孕时间:下午5-7时

  意大利科学家卡尼亚奇博士和他的同事为了研究受孕的时间规律,请了50多名男性参加试验,每人提供两份样本,一份在上午7时30分提取,一份在下午5时30分提取。试验发现,75%的男子下午提取的精液数量特别集中,而且快速运动的比例也比较大。卡尼亚奇同时指出,科学研究早已发现荷尔蒙在影响妇女受孕上起着关键作用,它可使大多数妇女的排卵期集中在下午5-7时这段时间。                                                                                                                                                                                                                                                                                                                                                                    最佳受孕日期:排卵前3天到排卵后1天

  一般来说,从每月排卵前3天至排卵后1天,是准妈妈最容易受孕的时期,因此医学上称为易孕阶段。准爸爸和准妈妈如果抓住这个时机,就可以成功受孕。我们该如何计算排卵期?

  1.日程推算法

  一般来说,准妈妈的排卵日是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2-16天(平均为14天)。具体的日期可以通过日程推算法来计算。主要方法是根据以往12个以上的月经周期记录,来推算出目前周期中的“易孕期”和“不易受孕期”。公式如下,请参考:

  1)以往最短周期天数-19=排卵前“不易受孕期”的末一天。次日就是“易孕期”的第一天。

  2)以往最长周期天数-10=排卵后“易孕期”的末一天。这样可以算出“易孕期”的具体日期。

  一般月经时间正常的女性通常周期为28天。准妈妈可以根据自己月经的情况进行日程计算。                                                                                                                                                                                                                                                                                                                                                                                                                                                                                                        2.基本体温测量法

  体温法是一种比较觉的测量排卵日的方法,因为一般来说,女性在排卵这天身体的基础体温会突然下降,而后几天体温则比基础体温上升0.3-0.5度。

  建议准妈妈购买一个体温计,每天在睡觉前甩到35℃以下,测量的方法就是每天一醒来(8个小时睡眠后)不做任何运动,立即测量体温,因为任何动作都可能使体温升高而产生误差,所以必须在不运动的情况下完成测量,至少持续14天,最好是一起坚持测量下去,并记录下来、画出曲线图,以便掌握体温上升、下降的规律,来确定自己的排卵日。                                                                                                                                                                                                                                                                                                                                                                                                                        最佳受孕季节:春末秋初

  专家认为受孕最佳的季节是春末或秋初即3-4月份或9-10月份怀孕较为理想。

  春末,3-4月份怀孕,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此时气候温和适宜,风疹病毒感染和呼吸道传染病较少流行。孕妇的饮食起居易于调适,这样使胎儿在最初阶段有一个安定的发育环境,对于预防畸胎最为有利。日照充足是春季怀孕的又一个好处,在整个妊娠过程中能提供良好日照条件。孕妇皮肤里的麦角固醇在太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变成维生素d,促进对钙、磷的吸收,有利于胎儿骨骼的生长和发育。另外,太阳光照射到皮肤上,能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还能杀菌消毒,对孕妇的身体健康也大有益处。                                                                                                                                                                                                                                                                                                                                                                                                                                                                                        秋初,9-10月份受孕也较为合适。由于9-10月份正值秋高气爽,气候温暖舒适,睡眠食欲不受影响,又是水果问世的黄金季节,对孕妇营养补充和胎儿大脑发育十分有利。孕妇的预产期又是春末夏初,气候温和,副仪器供应充袷,有利于产妇身体康复和促进乳汁的分泌,孩子衣着逐渐减少,护理较为方便。另外,春夏之交,日光充足,婴儿可有良好的光照条件,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的骨骼钙化,不易患佝偻病;当进入冬季时,婴儿已逐渐长大,可避免肠道传染病流行高峰。

  在怀孕头三个月,正是胎儿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分化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怀孕早期在冬季,尤其是在北方的冬天,室内空气不流通,室内空气污染严重,孕妇外出的时间较少,因此孕早期受空气污染的影响较大,胎儿是缺陷儿的相对危险性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最佳受孕年龄:23-28岁

  专家提醒,怀孕不要错过最佳生育年龄。人类的最佳生育年龄是25岁左右,最好别超过28岁。随着年龄增长,人的生育能力在不断下降,此外,过晚怀孕,卵子质量下降,胚胎畸形的几率增高。同时,也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增加了治疗难度。

  法国遗传学家摩里士1989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年龄在30—35岁的男人所生育的后代是最优秀的。男性精子素质在30岁时达高峰,然后能持续5年的高质量。

  生理学家公认,女性在23—28岁之间是生育的最佳年龄段。这一时期女性全身发育完全成熟,卵子质量高,若怀胎生育,女性并发症少,分娩危险小,胎儿生长发育好,早产、畸形儿和痴呆儿的发生率最低。

  我国科学家全球首次阐释:雾霾致病原因

  大气颗粒物(PM)暴露可增加哮喘、慢阻肺和肺癌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但其致病机理却一直不清楚。我国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首次阐明了超细颗粒物诱导气道炎症和黏液高分泌的一种新机制。

  据新华社电,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浙江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课题组研究人员不久前通过高倍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只有头发丝 1/500到1/100大小的超细颗粒物能被内吞进入人体的气道上皮细胞,在细胞内沉积形成黑暗颗粒,继而诱发炎症反应和黏液高分泌。

  在“细胞自噬”这一细胞的自我保护行为作用下,细胞会试图通过“自噬”包裹住这些黑暗颗粒并降解这些侵入的超细颗粒、无用蛋白质等。然而,由于这些超细颗粒含有大量无机碳、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很难被细胞自噬降解。在一系列复杂过程下,最终导致了气道炎症和黏液的大量分泌,最终引发慢性呼吸道疾病。这也是科学家们在全球范围内首次证实细胞自噬行为与雾霾导致的气道疾病之间的关系。

  “反向推导,如果能够阻断细胞的自噬过程,就能有效降低气道疾病反应。”课题组负责人、浙江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沈华浩教授说,如果结果成立,可望为因雾霾导致的相关呼吸疾病提供全新的治疗突破点。目前,研究人员已在小鼠等小动物模型中,通过阻断细胞自噬行为,成功论证了这一理论。该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权威细胞生物学期刊《自噬》杂志在线发表。   

免费自助挂号平台咨询专家
(本网站已加密,绝对保护个人隐私)
您的姓名:
您的电话: *
您的QQ: *
预约时间:
您的问题:

节假日不休 8:00-17:00(开诊)

医院地址:
福州市五一南路293号